民间资金驻足不前 中国富人玩不起互联网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根据科技部的《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05》,从2004年风险投资的资本构成比例来看,政府、银行和国有独资公司占有46%,外资为21%,个人资金占3%,其余为各类企业资金。
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应该是政府资金做引导,民间资金做主导。但目前国内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却是政府资金为主,外资努力掘金,民间资金则迟迟没有进入。
“不是不知道互联网赚钱,也不是不愿意投,而是不敢!”这是记者采访众多温州炒房人士的一个共同感受。
互联网的行业特性则将民间资金在向互联网风险投资转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放大了风险。
“说实话,我们对高科技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小孩上网聊天打游戏,除此之外对网络一窍不通。”王铭说,“投资房地产赔了,可能只是赚得少一些而已,好歹还有房子在那里。互联网投进去,万一没成功,恐怕连个影子都看不到,只能抬回来几台电脑。”
风险投资的回收周期通常在5到10年之间,在此之前可能根本看不到任何赢利,这也是习惯传统行业投资的民间资金所无法理解的。
“首先是产业基金法尚不完善,政策环境还不到位。”孙红伟说,“民众参与性与认知度低。即使到目前为止,外资机构做了大量的普及工作,但是江浙一带的民众对于风险投资还不是很了解。”
作为“耐心产业”和“富人游戏”,风险投资的成功率能有10%,可能就不会赔钱。但是对于中国民间资本目前比较“实”的心态而言,这种高“赔率”是根本无法承受的。
一家在浙江已算是较有实力的民营投资机构负责人士就曾向记者坦言,他们到目前为止的投资只限于那些相对已比较成熟的项目,而对于那些风险较高、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是不会涉足的。
人才瓶颈则是民间资金无法涉足高科技领域的致命因素。
“我们知道怎么买房子,也知道挖煤能赚钱。但是要和我们讨论互联网,说实话,真的不懂。”一位江浙炒房人士坦言,“我们曾经和中关村一个做C2B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谈过投资的事,但最终没有谈成,因为我们这里没有懂电子商务的人才,对风险不好把握,所以也不敢贸然进入。”
此外就中国内地目前的市场条件而言,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成为了民营资本进军风险投资最大的一根“软肋”。
对于众多民营资本而言,中国股市中“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应该说是为其风险投资的退出又打开一扇门。但是,内地股市持续低迷,股改尚在路上。很多民营企业依然不愿意选择在内地IPO。
民间资本作为内源性资金,只有通过并购和重组这一“不情愿” 的方式退出,也是其投身风险投资的一大障碍。
事实上,民间资本并非与风险投资天然绝缘。在温州兴盛多年的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风险投资的雏形状态。由于银行出于控制风险的角度,不愿意向创业初期的企业发放贷款,民间借贷则自发性地承担了支持创业投资的职能。
民间借贷与风险投资在新创企业的资金投入性质上存在本质的区别。股权性的风险投资比债务性的民间借贷具有更大的风险,同时民间借贷的双方可能原本就存在密切的商业联系,这也是完全陌生的风险投资商与新创企业所不能比拟的。
“2004年江浙一带成立了一些政府而非民众主导的风险投资机构,但没有见到实际行动。”融勤国际中国区总裁孙红伟说,“在我们看来,江浙民间资金转化为风险投资,作为个案是可行的,但要大规模转变,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
“还是需要政府或者企业继续引导,民间资金才愿意跟进。可以推广普通民众都可以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由专业风险投资人员操作,才会有中国的软银出现。”刘荣表示,“当然江浙民众是否信任风险投资基金,是否愿意把资金投到基金里去,还需要专业人员的努力。”
·上一篇文章:37万美元买下bbc.com却闲置
·下一篇文章:雅虎酋长开口:未来10年互联网需要四根柱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