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跨国公司看中国|专访慕再亚太区CEO方涛:碳中和目标催生新机遇,中国再保险市场仍具

 经济观察     |      佚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上海报道

编者按:

2023年,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外资跨国公司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不可忽视,而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布局,也给中国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离不开跨国公司的参与和推动,跨国公司也将与高质量的中国共同成长。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挑选多个行业100多家跨国公司,以文字、视频、数据、图片等多元报道形式,推出以“百家跨国公司看中国,与高质量的中国共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及专题。


1962年,慕尼黑再保险公司(下称“慕再”)香港分公司成立,这家国际再保险巨头在中国已深耕60余载。

改革开放后,中国再保险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连接日益紧密,慕再与中国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深。1997年,慕再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代表处;2003年9月,慕再北京分公司正式成立,同年,慕再成为第一家获中国保监会核发全国性综合业务执照的国际再保险公司。

改革开放给中国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带来了哪些新面貌?慕再亚太区CEO方涛(Tobias Farny)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从保险和再保险市场看,过去几十年中国市场快速发展,保险市场走向成熟,如今已经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复杂产品。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各国开放边界、在所有相关话题上相互合作是绝对必要的。

6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同步落地,在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标志着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慕再也在加码中国市场,拥抱碳中和目标催生的新机遇。7月13日,慕再中国创新研发中心在上海正式落成,依托慕再进入中国市场二十年来积累的市场经验和能力,慕再中国创新研发中心将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可再生能源转型、绿色建筑、碳捕捉/碳储存/碳交易、低碳农林等多个新兴产业的研究与创新,通过完善的保险及再保险产业链服务支持中国新兴产业的长期发展。

对于中国市场的定位,方涛表示,中国在慕再的全球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保险市场一直在大幅增长,未来仍然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展望未来,方涛认为,未来的保险产品会更精密、更复杂,这是大势所趋,因此需要更好、更深入地进行风险管理。更复杂的产品背后折射了更大的破产风险,我们需要找到应对风险的解决方案,这对保险和再保险行业来说是一个机遇。

加码中国市场

《21世纪》:慕再深耕中国市场多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可以和我们分享的吗?

方涛:在中国和团队一起工作感觉很棒,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保险市场也在过去几十年飞速发展。2009年,当我刚开始负责中国业务时,中国的(财产)保险市场仍以车险为主,而现在无论是从风险覆盖到产品条线,均已十分丰富。

《21世纪》:慕再在上海成立了一个新的研发中心。慕再中国创新研发中心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这是加码中国市场的信号吗?

方涛:中国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大量新的创新项目需求也随之出现,能源转型、绿色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是几个典型的领域。所以我们意识到,建立平台的重要性,再保险需要和中国的科技生态系统建立联系。慕再中国创新研发中心旨在拥抱能源转型、绿色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机遇,我们非常有兴趣投资这些领域,用专业优势架起与中国市场联系的桥梁。

毫无疑问,这是我们继续投资中国的举措之一,我们将把在其他市场积累的专业知识带到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我们也始终遵循本地化发展战略,适应中国市场,从其他市场收集符合中国需求和标准的信息。

《21世纪》: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这也为再保险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未来慕再将在哪些领域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你能举几个在中国增加投资的例子吗?

方涛:中国保险市场走向成熟,但增加保险密度仍有必要。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保险密度尚未紧密跟上经济增长步伐。一方面,中国传统保险领域仍有发展空间,如自然灾害保险、财产保险、复杂火灾保险、商业责任保险等。另一方面,新的时代风口已经来临,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汽车正带来广阔的新机遇。这个新成立的研发中心就是我们增加投资的案例之一。此外,早在数年前慕再在中国专门成立的独立实体慕再思韬咨询公司,也是另一个例证。思韬刚开始大约有15-20人,专研以科技为导向的创新产品,未来我们也希望能继续壮大这个团队。我们还将聘请集团其他领域的专家来中国,包括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专家,我们希望将世界其他地区的经验与中国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新挑战,新机遇

《21世纪》: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走在了世界汽车革命的前沿。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特征与内燃机汽车截然不同,因此需要更具体的评估和量身定制的保险政策。这一领域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再保险如何帮助中国和其他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

方涛:数据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要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损失和索赔模式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当前的情况下,保险行业几乎没有现成的数据和经验可以照搬。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利用这些新建立的数据集,然后围绕这些数据构建产品。这些数据会涉及汽车的方方面面,包括电动汽车的驾驶行为、电池性能、电动汽车的剩余价值等。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点与内燃机汽车截然不同,我们将与客户一起建立数据、开发产品、服务市场。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艰巨任务,但同时也催生了新机遇。技术的发展对减少碳排放至关重要,需要建立新的能源系统。与此同时,新的风险点也会出现,找到管理这些风险的解决方案是我们的任务和责任。这和汽车行业类似,我们需要新能源系统风险的数据,我们需要围绕这些数据来定义产品。这也是一个非常新的行业,目前还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需要各方通力合作。

《21世纪》: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再保险行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方涛:当前,对于慕再而言,我们对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一些新挑战,比如通胀,当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保险行业必须面对的挑战,不仅推高成本,也会导致损失和索赔。此外,气候变化等风险也迫在眉睫,这些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重大挑战。

《21世纪》:近年来,全球各地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风险加剧。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冲突等风险将如何影响再保险行业?

方涛:应对气候风险已经迫在眉睫。放眼全球,众多地区都面临极端天气的威胁。有两件事至关重要。首先,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能源转型是其中的重头戏,我们也要建立二氧化碳排放量更低的工业体系。第二是未雨绸缪,建立风险缓冲,用保险等手段减轻洪水、台风等极端事件的冲击。

《21世纪》: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数字化又将如何重塑再保险行业?

方涛:可以从两个主要方面看。第一,再保险业务肯定会变得更加数字化,再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交换信息、承保、管理合同等流程都将变得更加数字化,效率会更高,数字化浪潮给行业带来了便利。其次,数字化革命中数据的重要性将加强,会有更多新的数据,也需要更有效地分析和研究数据,才能推出更好的新产品。

中国再保险市场仍有战略增长空间

《21世纪》: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如何看待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成绩?中国的崛起给外资企业带来了哪些机遇?

方涛:从保险和再保险市场看,过去几十年中国市场快速发展,保险市场走向成熟,如今已经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复杂产品。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各国开放边界、在所有相关话题上相互合作是绝对必要的。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将全球知识引入中国市场,引进人才,我们希望这一发展趋势延续下去。

从保险行业各式各样的产品中可以看出,未来的产品会更精密、更复杂,这是大势所趋,因此需要更好、更深入地进行风险管理。更复杂的产品背后折射了更大的破产风险,我们需要找到应对风险的解决方案,这对保险和再保险行业来说是一个机遇。

《21世纪》:你在年轻的时候就来到了中国。从你的经历中看到了中国哪些变化?你能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吗?

方涛:我16岁时就来过中国,此后因为工作等原因会时不时来中国,这几十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未来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和商业合作仍至关重要。

十几年前,中国几乎所有的汽车都是内燃机,但现在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是电动汽车,两轮电动车现在也很普及,这些领域发生变化的速度令人惊叹。

《21世纪》: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展望未来,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如何?中国市场在慕再的全球战略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你对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有哪些建议?

方涛:我们希望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势头,我们将继续在全球进行投资。中国在慕再的全球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再保险市场一直在大幅增长,未来仍然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随着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和机遇,中国市场需要我们提供更多保险产品。

不同市场之间进行交流很重要。对于每一种风险,不会只有一种正确的解决方案。中国需要从欧洲和美国学习经验,反之亦然,这是进一步拓展保险市场的关键。我们不要忘记保险业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保护人们的房子、汽车等财产,同时也为企业经营提供风险缓冲,这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安全网。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全球财经连线|广东经济“半年报”出炉,有哪些亮点?

    下一篇:南财快评:财政需进一步加力,促进扩大内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