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中国“镍都”求解可持续发展难题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田鹏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鹏 中国的“镍都”金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的戈壁荒滩上,环境严酷。这座现有近50万人口的工矿城市,是中国400余座资源型工业城市之一。 城市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偶然发现的一块孔雀石。这块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石头指示,这片戈壁上有硫化铜矿。随后的勘探发现了世界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 1964年,实施了大爆破,把山体掀了起来,露出了矿脉,金川公司生产出了第一批镍。因矿兴企,因企设市,在1981年金昌市建市。 金昌市和金川公司实际上无法区分,在现有的约24万市区人口中,有约一半是金川公司的职工和家属。连9月15日正式宣布的市委书记张令平也出身金川公司。 至今,金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镍钴和铂族贵金属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是北方最大的铜生产基地和西北地区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年镍产量全球第4,年钴产量全球第2.。2010年的销售额达到了923亿。 资源型城市的宿命 但繁荣背后,隐忧已现。虽然资源开采仍正处于鼎盛期,但资源型工业城市“矿竭城衰”的宿命和戈壁摊上脆弱生态环境中,工矿业带来的环境压力是金昌避无可避的难题。 按照现有的保有储量测算,金川矿山富矿(含镍量在1%以上,开采价值较大的矿产)服务年限仅为23年,贫(含镍量低于1%)富兼采,整个矿山的服务年限也只有40年。扩展勘探范围和提高回采率(已达96%)等提高效率的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资源耗尽的结局。 金川公司开始向外求解。通过推进海外资源项目,金川公司所需镍原料的50%,铜原料的80%都已来自国外。原料通过海运,到达连云港,再经由陇海线,兰新线运至金昌。但加长的运输半径增加了成本,张令平也承认,“是有个运输成本问题。” 提高金属产品的价值,降低运费所占的比例是当前的办法。而更长远的解决之道在远处。 6月在广西防城港,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成立,金川有色金属加工项目启动。官方资料显示,金川集团将在广西防城港市建设“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原料加工园区”。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原料加工项目规模为:年产60万吨铜冶炼及配套设施,年产11万吨含镍量的镍产品,以及铜、镍和化工产品深加工,计划总投资约300亿元。 托付循环经济 金川公司在开采出价格为每吨16万的镍和每吨7万多的铜的同时,也产出了更多的硫酸和固体废弃物。 金昌的矿石含硫量大,达23%左右。在冶炼过程中,矿石中的硫通过燃烧,以二氧化硫的形式释放出来。每生产1吨镍,产生7吨二氧化硫;每生产1吨铜,产生2吨二氧化硫。 在二氧化硫回收率低的2005年之前,金昌市区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最高曾达17万吨。在2003、2004年,金昌因二氧化硫排放超标被列为“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2005年成为全国空气质量劣三级的7个环保重点城市之一。 解决的办法是“烟气回收制酸”。投入11.7亿元之后,金川形成了每年生产200万吨硫酸的全国规模最大烟气制酸能力。“去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9万吨;今年的指标是8.3万吨;在‘十二五’末,要减至6万吨以内。”张令平说。 但每年200万吨副产品硫酸又成了问题。硫酸是高危化学品,不易运输,“运力也紧张,我们不回收硫酸,又不能把硫酸随便倒掉,硫酸问题一直困扰这集团公司的发展。”张令平表示。 固体废弃物同样形式严峻。金昌城中,粉煤灰、镍弃渣、铜渣、尾矿、电石渣等固体废弃物存量越来越大,已达近8000万吨,每年还要在产生1500吨左右。“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增产和减排的双重挤压下,金昌将城市的未来托付在“循环经济”上。当地政府希望引入化工企业,令“企业首尾相接,吃干榨净,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构建区域大循环格局”,“促进产业之间中循环”,“加快企业内部小循环”。 但“循环经济”仍在规划和推进阶段,还未实现。例如,由四川新希望集团的投资的新川化工利用硫酸和氯气生产硫酸钾和PVC的项目,当前只建成了规划100吨产能的五分之一,硫酸仍无法就地消化;固体废弃物方面,金昌方面给出的例子也只有金泥集团“年消耗各类固废物100多万吨”的数字。 “好在我们戈壁滩地大,有多余的地方。”张令平说。 问题在于,这一切是否能改变资源枯竭的宿命?在矿藏枯竭之前,金昌应该做些什么?“镍都”金昌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上一篇文章:无
·下一篇文章:各行业逐渐退出房地产业务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jmkt.cn/html/ctcy/11923182245EA8DDA529688J4C3JGDK.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田进 |
佚名 |
刘亚南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