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改革开放获得了30年的经济增长是毋庸置疑的,有学者将这30年的经济增长归结为三个因素:一、政治稳定;二、改革开放;三、市场化改革。 我想,做一个具有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的学者都会赞成这个观点,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尤其是市场化改革最为重要。 自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而席卷全球,到现在世界经济仍处在这场危机的阴影当中。虽然官方观点是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大,但是以出口为导向型经济体怎么不可能受到影响呢。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虽然国家针对内需不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效果明显不佳。所以,唯一的解释是,政府加大了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08年底国家的4万亿刺激计划就是证明,同时各省也制定了自己的投资计划,湖北省更是出其不意的达到了12万亿。 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由出口型逐步向内需型转变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然而,近一年来国内发生的事情引起了我们的反思,我们做得对吗? 面对各地出现的“楼歪歪”“楼塌塌”演变到了桥梁,各种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以及7.23日由“雷电”引发的特大动车追尾事故和前后发生的停车事件,在微博的促进作用下,我们找出了事故的相关责任人,他们也相应的受到了一定的处罚。可是,我们更要看到的是,即使在有些人受到处罚过后,各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只能说我们的处理办法是治标不治本。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的打击了国家的投资和消费热情,那么我们要到哪里去找经济的增长点呢? 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想大部分中国人没有怀疑过这个观点,可是提出和林毅夫“后发优势”相反观点“后发劣势”的杨小凯通过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发现这是错误的。他以北美和南美为例,同样的经济基础,可是上层建筑不同带来的经济发展说有天壤之别有些夸张,但是他们国家的贫富差距是有目共睹的。通过新制度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制度是继土地、劳动、资本和技术四个因素之后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其他四个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制度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增长,这和杨小凯的“后发劣势”是一个意思。 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可知,将经济由出口型向内需型转变也是不可置否的之前说过市场化改革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虽然在市场化和政府干预的问题上学者们有分歧,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均衡点等观点。可是,就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市场化程度来看,中国要进行市场化改革不能否认的。 中国的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不能放慢脚步,当然也不是一蹴而就,要有个度,因此这个度很重要。我认为中国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舆论媒体的开放、户籍制度的松动、土地的私有制、国企的私有化、价格的管制等方面,有些改革在一些地区正在试点,比如重庆允许土地在市场上公开交易拍卖,有一些进步,但是做的还是不够。
·上一篇文章:齐家模式:家装如喝茶?
·下一篇文章:中国企业靠什么赚钱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jmkt.cn/html/ctcy/11923183148CKCC17950J92JIIA6A15.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田进 |
佚名 |
刘亚南 |
佚名 |
佚名 |
余非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