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为何冷落浙江?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大洋网讯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人文底蕴吸引了大批外商前来投资。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190.2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36.1%。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投资的有300家,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180多家,在江苏投资的有153家,在浙江投资的只有54家。 蓬勃发展的浙江经济在全国享有盛誉,然而,在世界500强面前怎么又魅力全无了呢?近日,浙江省城调队的一项专题调研揭开了谜底。 抛开土地成本、电价、水价等生产要素的客观因素,调研人员指出:浙江在资本引力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浙江经济发展模式上与上海、江苏等地的差距。上海、江苏走的是开放型路子,是借助于外力资本集中式的外力型经济;它的特点是起点高、推动力大,产业结构调整快,发展后劲足。而浙江靠的是体制上的先发优势,走的是内向型的自给自足的原始积累式的自力型的发展模式。在考察了浙江经济结构后,一些外商认为,在投资合作方面,浙江明显存在着“三缺”: 一缺:缺乏与外商合作的产业链和产品基础。 浙江省虽工业发展迅速,但存在大企业集团少,企业规模小,产品缺乏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缺乏为外资企业配套的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品等缺点。改革开放初期的头十几年,浙江省吸引外商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型企业,如纺织、制鞋业等。但在新一轮的外商投资热中,这类企业已不占优势,外商投资已由传统的加工型企业为主转向拓展市场型企业为主,对技术、资金和基础设施方面的要求较高,而浙江省在这方面不具备优势。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产业。与江苏、上海相比,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2002年,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99.6亿元、654.68亿元、548.5亿元。相比之下,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较弱,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优势不够突出,难以吸引外商投资。 二缺: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新产品产值率指标反映了一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浙江明显逊于沪苏。上海以较为雄厚的资金和人员投入为依托,2002年新产品产值率达14.3%,江苏省为10.5%,而浙江省仅为9.5%,分别低于沪苏4.8和1个百分点。浙江企业缺乏像海信、海尔这种成为地区经济扩张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如何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浙江来创业,是吸引外资的基础。 三缺: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是加快国际化的基础。国际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区域与购并对象的重要标准就是人力资本条件。据2000年省市大中型企业有关数据显示,上海、江苏、浙江的技术开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7.0%、6.5%、3.3%,浙江技术开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偏低;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2%、2.1%、1.1%,浙江指标明显处于落后地位。难以吸引国际一流跨国公司来浙江投资。 业内人士认为:浙江虽在去年7月份专题研究并确立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战略,但由于起步晚,要在新一轮利用外资浪潮中胜出,就必须亮出绝招。(粤港信息日报 哲城调)
·上一篇文章:暴利女性用品TOP10
·下一篇文章:PPG对雅戈尔们的挑战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jmkt.cn/html/ctcy/1241812264415992GA4GBE4066GEI8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