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导论》20个知识点整理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第一章:网络新媒体的本质概念

喵学姐划重点:本章是对网络偏基础性内容的解读,同学们简单掌握即可。不过需要大家对以下几点有一定的了解。

知识点一:“网络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特性

1.传播的有界性不再被技术设定,而是更为复杂的社会因素;

2.人人都是传播者,技术将释放网络用户更多传播者的主体性;

3.传播看似混沌和无序,超越了分类体系的限制,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满足个性需求的新秩序。

知识点二:“网络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特性

“互联网”包含“因特网”,“因特网”包含“万维网”。“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最大的基础设施之一。

知识点三:物联网

新兴的“物联网”更是超越了单纯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关系,延展为物与物之间的网络,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第二章:网络新媒体系统

喵学姐划重点:本章比较重点的是第三小节——作为关系的平台,平台型媒体是近两年比较重要的考点,23专硕和22学硕都有涉及到相关考点。本小节内容是比较基础性知识,适合现阶段理解与记忆。

知识点一:社会信息系统

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联结、相互交织而成的整体。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双重偶然性指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知识点二:“个人信息世界”理论

个人的空间、时间、知识三个边界限定了信息主体的活动领域,在这里,信息主体通过其信息实践从物理世界、客观知识世界、主观精神世界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汲取信息效用,积累信息资产。

知识点三:平台型媒体

平台型媒体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做内容和传播,而是打造一个良性的开放式平台,平台上有各种规则、服务和平衡的力量,并且向所有的内容提供者、服务提供者开放,无论是大机构还是个人,其各自独到的价值都能够在上面尽情地发挥。

平台型媒体打破了各类互替代性小的传统媒体渠道之间共存的局面,由入口、通用介质空间、平台交互中心、终端等组成。其中,入口是搭建平台、获取用户的第一步。在这一入口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媒介接触获得绝大部分体验,入口内的活动占据了互联网用户的绝大部分上网时间。不少学者认为现如今对于平台的争夺实际上是对于互联网入口的争夺。

第三章:网络新媒体用户

喵学姐划重点:本章考频较低,不过能为同学们提供不错的答题思路。

知识点一:“强关系”和“弱关系”

个体同质性较强,个体之间关系较为紧密的关系为“强关系”;而个体异质性较强,个体之间关系并不紧密的关系为“弱关系”。

知识点二:趣缘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应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连接范围逐渐被媒介技术拓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再局限于临近时空当中的连接,互联网技术由最初的终端连接,不断演进为内容连接、关系网络连接,乃至发展到在大数据算法下的趣缘连接,逐渐地将那些在传统社会中类似于小规模、松散化的俱乐部形式的群体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空间中的虚拟社区。

知识点三:数字原住民

最初提出这对概念的是教育家马克·普伦斯基(Marc Prensky)。在2001年发表于《地平线》杂志上的文章中,他提出伴随着计算机、电子游戏、音乐播放器、手机等新媒体技术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叫作“数字原住民”。

知识点四:搜索的一代

指的是出生于1993年以后的互联网时代,最早接触到搜索引擎的一代,他们的成长环境被描述为“沉浸、丰富、互动媒介的文化”。

知识点五:流动性

“流动性”,是社会学概念。

对生活在流动社会中的人,鲍曼有过一个鲜明的描述:“人们害怕被弄得措手不及,害怕赶不上迅速变化的潮流,害怕被抛在了别人后边,害怕没有留意保质期,害怕死抱着已经不再被看好的东西,害怕错过调转方向的良机而最终走进死胡同。”

知识点六:衣帽间式的共同体

1.因事件而短时间聚集起来

2.缺乏身份认同

3.感情投入脆弱

第四章:网络新媒体技术

知识点一:5G

2019年6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跨入了5G时代。

5G不是一项“弯道超车”的技术,而是一项“换道行驶”的技术。传播学已经站在全新的基点上,面对着“换道发展”的新未来。

知识点二:场景学

VR/AR/MR 将使“场景”成为未来传播中价值变现最为重要的“节点”范畴。未来的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中,“场景学”专业包括场景发现、场景设计与场景应用,将衍化为应用传播学的主干。

知识点三:信息分发三种类型

倚重人工编辑的媒体型分发

依托社交链传播的关系型分发

基于智能算法对于信息和人匹配的算法型分发

知识点四:算法分发

算法型信息分发最为普及的定义是雷斯尼克(Resnick)和瓦里安(Varian)在1997年提出的,指推荐系统向用户提供商品信息和帮助用户决定应该购买什么商品,模拟销售人员帮助客户完成购买的过程。

早期的算法型信息分发被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目前已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信息领域亦然。从广义上讲,算法是一种编码程序,被定义为“为了解决问题而输入机器的一系列指令”。从信息生产的角度看,算法型信息分发重塑了新闻生产机制。

知识点五:区块链

区块链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撑技术,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

从狭义上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从广义上来讲,区块链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化、不可更改逆转性,其中最大的特质是去中心化 。

第五章:网络新媒体场景

知识点一:场景

把“场景”一词作为重要的概念和因素引入传播学始于罗伯特·斯考伯(Robert Scoble)和谢尔·伊斯雷尔(Shel Israel)。在2014年二人合著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首次提到“场景”(context)。他们认为场景时代的到来依托五大技术的支撑,即“场景五力”,分别是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

知识点二:场景特点

场景的本质已然不止于在微观层面上信息适配以及为受众提供服务,更在宏观层面上成为重构社会关系、开启新型关系赋权模式的重要力量和关键推手。

社会要素包括工作人员、其他用户、社会密度三个方面;象征要素包括图片、标识、符号、物体四个方面,对于后续进行场景的影响因素、控制因素分析具有启发性推动。

场景将新媒体发展技术的主流,虚拟网络空间场景实现了从二维空间向三维、四维空间的转变,正在给受众提供更加真实、丰富的参与式体验,也更加精准地满足了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在场景中的角色期待

知识点三:场景分类

共性化场景是在一般人群中具有需求共性行为共性的场景。构成共性化场景的基本要素包括空间与环境、时间、行为共性等。

个性化场景是与个人特征和特定情境相关的场景,它的构成要素包括空间情境、用户实时状态与需求、用户生活惯性、社交氛围等。


上一篇网络传播概论重点知识解读

下一篇互联网改变世界:你对互联网力量的认知远远不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