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误解:中国互联网是否失败?

互联网误解:中国互联网是否失败?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方兴东

  题记:2000年的中国互联网够灰头土脸,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调整,对这个新兴的行业几乎是一种摧残。但是,所遭遇的一切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互联网的失败?

  中国互联网在退却中崛起

  短短一年时间,中国互联网就从高潮到低潮,从狂热到剧冷,从热捧到抨击,从掌声到唾骂,从得意到失意,从欢呼到压力,走完了两个极端之间的全部历程。网络股一路狂跌,深不见底;投资者绝意而去,资源枯竭;媒体全面倒戈,放大所有不利的一面……市场好的时候,什么样的做法都是对的,市场不好的时候,什么样的做法都是错的;市场热的时候,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都是黄金,市场冷的时候,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都是垃圾。作为互联网的积极推动者,我们从来没有如此迷惘,如此失落。

  但是,当我们摆脱因突变而带来的情绪,放眼回顾过去与未来,我们却可以获得另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其实,虽然不利,但2000年却是真真切切的“中国互联网年”。无论是捧也好、骂也好,是热也好、冷也好,不可否认的是,2000年,正是中国互联网挺进主流,确立社会主流地位的一年!也就是说,中国互联网在退却中崛起!

  无疑,相映之下,1999年是互联网最风光,最热闹的一年。但在中国,1999年的互联网毕竟才是刚刚登上舞台的一角,毕竟才是开始它的初级阶段。而2000年,尽管资本市场急转直下,但中国网民突破2000万的势头是不可阻挡的。也许2000万不是一个大数,但在中国,这已经代表了社会影响力的核心。互联网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才第一次作为社会主流媒体的地位开始主导社会的信息源泉,互联网也开始以主流产业和主流影响力呈现出来。

  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让我们超脱简单的是非判断,深入这场冲突的本质。过去几年,新兴的互联网产业以傲视一切的势头迅猛崛起,但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多少人因互联网而失落,多少人因互联网而被动,多少人因互联网而失衡……而这些传统的主流力量,无论在基础上,还是规模上,都要远远强大于新兴的互联网力量。但是,这些力量正因被动,而被最大程度的激活起来。他们本身的利益冲突注定了对互联网的抵制、阻碍和排除。而在两股对立力量的交汇处,正是冲突的中心。如果只是单纯的对峙,简单的对立,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互联网作为新力量,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成长空间;一方面也因本身力量的确弱小。因此,这种时刻,理智的策略必然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使得强大的传统力量在反扑中瓦解,最后的破坏力量,使得失衡的传统势力在暂时的快慰中消解最后的抵触。

  的确,在2000年互联网产业巨大的调整中,是传统力量获得了快乐,但没有真正的胜利,更没有战果。而互联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打击,但没有溃败;的确是传统力量占据了优势,但他们并没有获得成功。互联网承受了打击,但没有被消灭。通过这种博弈的方式,因此瓦解了两者过于紧张的冲突,缓和了一味对峙的力量冲突。我们还要看到,传统力量在互联网的暂时退却中,却反而开始理解互联网、拥抱互联网。两种力量开始交汇一起,共同影响中国发展。

  在互联网与钢铁之间

  与此同时,过去只有冲动、激情和傲视一切的互联网,在迷惘、被动和痛苦中承受了新的锤炼,获得了新的内涵。于是我们看到,正是在互联网的重大调整中,中国互联网开始从IT产业的边缘成为整个经济舞台的主角;中国互联网开始从一小批敏锐、年轻的边缘人物变成了一股真正拥有财富和影响力的社会主流力量;中国互联网也开始从少数玩家的手中变成了社会大众的潮流;中国互联网也从与现有体制的抵触和不适应,以及传统政策冲突的角色,开始被体制认同,开始被纳入法律的框架,并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光有激情是不够的,光靠热潮是无法持久的,光是一帆风顺是无法成长的。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互联网误区:现在投资更加理智了?
·下一篇文章:网络营销认识五大误区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jmkt.cn/html/netfx/230101811.htm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