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8家中小企业的网络生存(上)

3628家中小企业的网络生存(上)


来源:电子商务世界  作者:巢新蕊

巢新蕊 李银莲 邹静
  在2006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各款全新亮相的豪华汽车夺尽世人眼光,但没有人会想到,其中不少豪华汽车的车窗开关却是由地处温州的一家中小企业生产的。著名管理大师赫尔曼· 西蒙对类似这样的中小企业有个个性化称谓——“隐形冠军”。所谓隐形,指的是他们处于大众关注视野的边缘。在联想、华为这样的大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演绎中国之大国崛起的骄傲时,这些分布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2900多万中小企业就成了中国经济腾飞隐形的翅膀。

  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2930万个,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对GDP的贡献率达51%,税收占到全国的43.2%。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来临,让躲在大企业背后的中小企业通过网线联通了世界,这让他们在看到商机的同时也感到了困惑:既无电子商务,也无信息化的企业深陷销售乏力;电子商务先行者虽尝到了些许甜头,却又苦于如何才能将商机转化为实际效益;企业要做大做强,光靠网上营销够不够?已经在传统行业耕耘了几十年的企业要怎样才能借电子商务在信息时代有新的作为?

  从利用网络寻找订单到义无反顾地“E”化整个管理流程,中国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其实也书写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进化论”。为了倾听“进化者”的声音,本刊记者日夜兼程,北到辽宁,南下福建,东入浙江,西至新疆进行实地采访,与此同时通过网络调查回收全国3000多家中小企业的有效调查问卷。在这些中小企业中,10人以下的企业占27.85%,10到100人的企业占45.47%,100百至500人的企业占15.63%,500人以上的企业占7.8%。这些受访企业中有49.2%是制造型企业,贸易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的比例分别为32.98%和17.82%。本刊将连续三期全景式呈现中国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状况。

  朝圣途中的四级台阶

  中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更易内困于资金短缺、销路狭窄,外惧政策变动、大敌压境。如果没有网络,以它们为主角,最原始的商场优胜劣汰的大戏依然会慢慢腾腾地上演,然后他们中的一部分在时而波谲云诡,时而不动声色的较量中悄然逝去。可网络诞生了,反而使得越小的公司越想跃跃欲试;就连部分大公司,也不得不在这块新战场上及时跟进,以恐被竞争对手笑作“不懂时尚枉称王。”于是,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给这些企业分了类,按他们与电子商务或信息化的距离远近,重新去探究他们的困惑。而在耐心地倾听之后,我们突然发现,收获的东西更易写成一部新的中小企业成长史。

  小家立业:营销的缺位

  他们是一群对电子商务若即若离的企业。他们资金有限,受困于渠道压力,好不容易决心把钱投在千挑万选出的某个网站上,却在掏钱的刹那再次犹豫:高投入到底能否换回高收益?有些企业在咬着牙登上网络营销平台后,却因一时效果不好而心灰意冷,甚至懊悔自己的选择,他们一边继续为销路发愁,一边又不知放弃网络是对还是错,甚至寄望于有第三者帮一把。

  温州乐清市康信电子有限公司专做汽车开关,与同行不同的是,公司生产开关零件的模具是自己开发的。总经理周宏明的办公桌夹在会计和生产组长的座位之间,在记者走进去的前一分钟,他的副手还在办公桌上组装零件。

  “我最缺的就是单子和资金”,周宏明说,现在公司产品全部经贸易公司外销,由于订单少、产能高,全厂工人一年累计有两个月闲着。“汽车开关属于专业产品,我真不知道让业务员找谁去推销。”周宏明觉得有业务员也找不到订单,因此公司从成立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里,他除了守在家里等贸易公司的电话外别无他法。

  然而,守株待兔总归不是办法。周宏明的朋友看不下去,建议他到网上试试。周宏明瞻前顾后,拿不定主意:“听说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一年收费6万,加上我聘外贸人员一年开销就得10万。如果网上不来订单,这笔钱可就白投了。如果来的不是小单而是大单,我这小庙里又盛不了大佛,拒绝又怕影响企业信誉。不上阿里巴巴上环球资源花费更高,自己做企业网站或用别的平台人气又不旺……”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文章:3628家中小企业的网络生存(下)
·下一篇文章:策动网络营销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jmkt.cn/html/netfx/113904459.htm